张铁山诗书画展亮相长沙图书馆
品宁乡“耕读传家”之风
长沙晚报4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日前,“墨韵书香——张铁山诗书画展”在长沙图书馆二楼展厅惊艳亮相。这场展览集诗词、书法、绘画于一体,观众从沩山楚水走来的张铁山身上看到了宁乡人“耕读传家”的文化根基和“爱读书、会读书”的优良传统。
张铁山,湖南宁乡人,师从同乡的著名书画家欧阳笃材先生,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生课程班,著有《无名斋吟稿》《张铁山书画集》。作为宁乡籍诗书画家,他的作品无不受到湖湘文化的巨大影响,或歌颂祖国的壮美河山,或赞扬中华的传统美德,或寄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步入展厅,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80余件参展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书法作品《心经》当称鸿篇巨制,最是夺人眼球——八条屏一字摆开,每条长3.6米,业界呼为“丈二”,是作者的心血结晶。展览有大也有小,尺幅斗方间的小品《卧听松风》等也很能体现张铁山的功力。作品随意而不失规矩,小巧而不失和谐。
“时光不负周家院,春风又阅敦颐卷。耕读喜传家,依依惜岁华。绿绦藏紫燕,彩蝶仙桃戏。油菜竞花黄,濂溪句读香。”这是张铁山拜访永州周家大院后的即兴之作,其中“耕读传家”正是宁乡人爱读书、会读书的生动写照。生于宁乡、长于宁乡的张铁山,对诗词、书法、绘画的喜爱融入了他的血脉,正是“诗言志,画抒情,书如其人”。张铁山回忆说,自己还在上小学时,就对邓拓吟咏郑板桥的诗“一支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十分感兴趣,并由此寻访郑板桥的诗文书画,越看越爱,越爱越看,从此诗书画就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回顾数十年来的文艺生涯,张铁山十分赞同著名画家陆俨少的观点:“功夫十分,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他表示,读书可以明智,可以忘忧,可以改变气质,是获取知识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退休后,张铁山开启了“行万里路”的旅程,饱览神州壮丽山河,但他始终不忘“读万卷书”,总是带着书本去旅行。张铁山告诉记者:“诗书画艺术博大精深,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只有书画家坚持以读书为乐,善于在书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才不会误读自我,让我自以为非。大家看完展览后,如果能说一句,这儿还有一点书卷气,则愚心乐也!”
本次展览由长沙图书馆、宁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宁乡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25日,每日9时至17时展出,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