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圆满落幕,多个奖项揭晓
《耀邦回乡》等10剧获田汉大奖
长沙晚报讯(记者 宁莎鸥)昨晚,湖南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株洲神农大剧院上演,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圆满落幕。
在闭幕仪式上,本届艺术节专业舞台艺术剧目展演“田汉”剧目综合奖和单项奖,群众文化活动表演类“三湘群星奖”、项目类“三湘群星奖”和“三湘群文之星奖”,美术、书法精品“齐白石奖”,摄影精品展“优秀作品奖”,文化创意产品展“湖南文化创意产品奖”等多个奖项花落各家。在作品类“三湘群星奖”的角逐中,长沙获得8金6银的佳绩,位居全省榜首。
花鼓戏《耀邦回乡》、湘剧《田老大》获奖
专业舞台艺术类奖项上,民族歌剧《英·雄》、花鼓戏《桃花烟雨》、昆曲《乌石记》、京剧《梅花簪》、民族歌剧《陈家大屋》、花鼓戏《耀邦回乡》、阳戏《侗山红》、舞剧《马桑树下》、音乐剧《袁隆平》、民族歌剧《田垄之上》等10台剧目获田汉大奖。皮影戏《人鱼姑娘》获田汉特别奖。
话剧《十八洞》、祁剧《向阳书记》、祁剧《火种》、湘剧《田老大》、花鼓戏《长辈》、湘剧《玉龙飞驰》、花鼓戏《山乡工匠》、汉剧《帅孟奇》、花鼓戏《甜酒谣》、花鼓戏《这方水土》等10台剧目获田汉新剧目奖。花鼓戏《真情花开》等10个小戏获田汉小剧目奖。
花鼓戏《耀邦回乡》由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是一部用伟人家乡的本土文化塑造伟人形象的经典作品。湘剧《田老大》由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紧扣田汉的戏剧情结,写出了他与湘剧的深厚情谊。以湖南戏讲湖南人,以湘剧名角唱湘剧老大田汉,相得益彰。两剧自推出以来,好评如潮。
8金6银 “三湘群星奖”长沙独占鳌头
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是我省群众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奖项,评选范围涵盖音乐、舞蹈、小戏、小品、曲艺等多个艺术门类,每三年评选一次。
在颁奖仪式上,来自长沙的文艺工作者频频站上舞台。其中《山村的笑》《妹妹生得乖》《相邻就是缘》《锣鼓亭》《呼唤》《侗帕》《儿时乐》《满院春》等8个作品获得作品类“三湘群星奖”金奖。《匠心》《家乡有棵树》《进退两难》等6个作品获“三湘群星奖”银奖。
获奖作品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打击乐合奏《锣鼓亭》凸显原生态和浓郁乡村特色;男声小组唱《妹妹生得乖》轻松活泼,极富生活情趣;女声小组唱《山村的笑》通过描述山村的笑声,歌颂了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展现了基层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感;小品《进退两难》对生活中丑恶现象进行了令人捧腹的讽刺,耐人咀嚼;群舞《儿时乐》中,滚铁环、跳皮筋、唱童谣、追逐萤火虫等场景,勾起人们对老长沙的眷念。
长沙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刘新权表示,这些作品均是近三年来我市群众文艺工作者新创作的节目,具有鲜明的长沙地方特色,多方位折射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
天天有戏 620万人次在线参与
湖南艺术节是我省文化活动品牌之一,是体现党委政府文化工作导向、地区文化发展高度的一个重要标杆。本届艺术节始终贯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主题,从10月11日到29日,共展演专业舞台剧目48场、群文舞台作品24场,展出美术书法摄影精品480多件、文化创意产品2000多件,在全省人民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届艺术节体现了创新开放、精品荟萃的特色,集中展示了新时代湖南原创文艺的新成果。
本届艺术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评,群文类演出演员必须是群众。据统计,进入剧场观看演出有5万余人,在线参与艺术节的达620万人次。全省迎来了群众文化的高潮,三湘大地可以说是天天有戏,场场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