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胡兆红 “美术创作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镜子。它呈现了80、90后眼中的时代,也展现了作者群体的镜像。”日前,“独来·同往——80、90后全国青年美术家五四提名展”在湖南省画院展出,作为策展人,孙婵如此评价。 此次展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3002件,经过严格评审,遴选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等作品123件参展,用孙婵的话说,这些作品呈现的是“自我生存的真实境况,流行文化的个性表达,艺术传承的密码钥匙,波澜时代的个体翅影”。 塑造视觉形式的多种可能 梦幻般的画面,漫画般的造型,奇异怪诞的场景,在画面中冲突交织,呈现出与现实迥异的情景。这是1991年出生的陆梦媛画作中的图景。 在孙婵看来,80、9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这一代人对舶来文化、流行文化、速食文化、新奇文化有偏好。新兴文化的熏陶带给了80、90后青年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经验,他们热衷于探索各种媒介和语言,致力于塑造视觉形式上的多种可能性。 新鲜感,是这些年轻人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他们关注的题材和领域也和前辈艺术家有很大不一样,有环保的、有诗意的,还有综合材料的装置艺术;他们的画里有迷茫、张狂、焦虑、叛逆、倔强、坚韧等各种情绪。 1989年出生的黄子恺,从都市生活体验出发,创作了城市系列作品,以隐喻手法和另类视角揭示现代城市对于人类生存状态和人性的影响。王云飞的油画《重工业》,通过机械图式与管道的交错带动出新鲜的审美体验,引发中国踏入现代社会以来的文明变迁以及艺术的发展趋势,民族审美和艺术时代精神等诸多问题。 肖巨成的雕塑《瓶子》,将大理石和不锈钢结合在一起,表现挤压与被挤压之后的现象,展现了工业元素与自然元素的融合。黄燕进的《虐生》以纸本喷印为基础,以传统工笔画的以线造形和渲染为形式,生发出综合材料探索,试图以当代机械文化探究传统模式。 碎片化时代的艺术困境 但缺失也显而易见。在画展期间举行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都提到一种“困境”:碎片化式的漂浮。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青年艺术家有了大量的图像资源可以参照和借鉴。但与此同时,数字网络时代新的艺术流派、主义和口号汹涌,青年人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碎片所误导,并与历史传统断裂。 在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员魏祥奇看来,与上一代人相比,80、90后这一代青年更容易陷入意义的茫然。湖南省美协副主席、湖南省油画学会主席段江华也提到,现在的年轻艺术家过于浮躁,很难真正沉下心来,有急功近利的倾向,缺乏对当下现实的深度观照,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话。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长吴荣光说,“80年代,青年人有一个庞大的体系去反对。但是现在这个对立面已经不存在了,要对抗的反而主要是自己,克服的是自身的问题。”魏祥奇指出,“现在青年艺术家的画面越做越复杂,外在的形式语言也越来越成熟,但是真正有用的不在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心的认识,也就是需要有深度,要在不断的锤炼中,形成自己的艺术之路。” 如何承接历史,体味传统,从庞大的传统文化资源系统中去寻找灵感,将传统的造型语言和审美精神,进行转译并加以现代表达,是80、90后青年美术家急需思考的问题。 创作出涵养中国气象的艺术图景 需要沉下去。孙婵认为,青年人要找到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契合点,在传统的日常中发现新的审美,随着对生活的深入和创作灵感的爆发,才有可能产生一种与传统嫁接后变异的艺术力量。 而如何提升人文素养,修炼内功,也摆在了青年艺术家面前。青年美术家石经虎表示,尽管绘画制作是艺术创作的实施过程,但是艺术创作并不是随性的绘画行为,也不是对照片的简单放大翻制,而应当是集深刻的人文感悟、成熟的绘画技巧、独特的表现视角与形式的综合效果,“它是表达观念的挖掘和释放,是与灵魂共舞。” 探索一种既能与时代特征体验相吻合,同时又具备传统文脉传承的表达方式,是提供给青年艺术家的一条路径。1990年出生的陈礼,他的作品多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为样本,找到了古典油画与传统工笔画的某些契合,加上他对于绘画本体的深入思考和安静内敛性格力量的充分释放,创作出了一系列精美严谨的画作。其作品样式都是一左一右两个人物半身像,一中一西,一古一今,似乎在隔着时空对话,非常传统的绘画语言,予人以强烈的当代观念性。 孙婵表示:“我们由衷期待,80、90后青年美术家们除了能够敏锐地传达自我的生存体验,更能够具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历史视野;能够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濡染与当代社会现实的滋养中,共同创作出描画中国精神、涵养中国气象的艺术图景。”
联系人:何经理 手机:13762725599
微信:hnmeeting
QQ:125458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