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选课 学陶艺古琴
长沙力推“非遗进校园” ,多所学校开设非遗课程
-
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开设了古琴、湘绣、陶艺等多种多样的非遗课程。 资料图片
长沙晚报记者 宁莎鸥
又到了学生们返校的日子,而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的学生们返校前还需要完成一项特殊的作业——画一幅以春节年俗为主题的画。近年来,长沙大力推进“非遗进学校”活动,不少学校都开设了非遗课程,也让小朋友们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首个“示范学校”挂牌 开设多项非遗课程
去年6月1日,全省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在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以下简称梅溪湖学校)挂牌,非遗课程也成为梅溪湖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我们精选了剪纸、皮影、舞龙、棕编等10多个非遗项目,将作为拓展素质课程供学生学习传承。” 梅溪湖学校副校长崔必文告诉记者,“而根据不同非遗项目的特色,我们又把课程分为了两大类:像剪纸、灯谜这样易于授课又广受欢迎的项目被定为普及课程,低年级学生每个班都必学,全体参加;而像湘绣、古琴这样的提高型课程则定为选修课程,由老师带领学生组成社团的形式进行学习。”
长沙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永康介绍:“梅溪湖学校开展的活动项目有11项之多,效果也是最好的,一些进入普及课程的非遗项目,达到了所有学生全覆盖的推广效果,一些以社团形式进行选学的非遗项目,也拥有了很多小粉丝。”
非遗课程实现网上选课 量身定制
李先生是梅溪湖学校一位学生的家长,每当学校公布非遗选课课程时,他都会和儿子第一时间登录选课平台,精心挑选课程。李先生告诉记者:“每个课程能容纳的学生有限,所以孩子想接触哪门非遗,必须第一时间‘抢课’,手慢则无。”
原来,梅溪湖学校为了方便学生,特地打造了网络选课平台,让非遗课程可以“量身定制”。不过要选到心仪的课程,还需抓住两大原则:一来,选课实行“先到先得”,像陶艺等热门课程每学期有数百人涌入选课,但每期只能容纳数十人学习;二来,选课实行“学过即换”,上学期学过该门课程的同学,下学期就只能选新课了,这能让更多的学生体验热门课程,也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非遗项目。
在非遗课程的教学上,梅溪湖学校也是精益求精,聘请名师。近几年,学校就组织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再红、朱国强、敖耀寰、周海泉、陈玉莲、周佳霖、刘志广、毛珊、黄笛、王文定、刘慧扬、秦岭春等进学校开设非遗课。
而在非遗传承人不能到场的时候,学校还特地安排老师向传承人学习,再由老师把从传承人那里得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长沙棕编”技艺传人、省编织工艺大师周佳霖是位聋哑人士,在她为学生授课时,学校还贴心地为她安排了助手,向同学讲解。
梅溪湖学校只是“非遗进校园”的一个代表,近些年,长沙有不少学校都引入了非遗教学:每逢佳节,雨花区明德洞井中学的舞龙表演就会在街道社区上演,洞井龙舞已成为该校的特色教育名片;东方红小学也开设了长沙谜语、剪纸和诗歌吟诵等非遗课程;宁乡县不少学校也在课堂内教授黄材山歌、刘章喜剪纸。孩子是未来,孩子们与非遗的“亲密接触”,让这些非遗文化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