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开幕
泸定桥的铁索等珍贵文物展出
据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这次主题展览精彩纷呈,主要有5大看点。
内容全面权威。展览涵盖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既宣传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又安排专题和单元反映陕甘边根据地政府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重要贡献,不仅充分展示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还生动展现普通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
主体脉络清晰。展览包含6个主体部分:一是“战略转移踏征程”,主要反映苏区创建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二是“伟大转折定航向”,主要反映中央红军坚持与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斗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三是“浴血奋战勇向前”,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高超军事指挥艺术指挥下,各路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战役战斗的胜利;四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形象展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突出展示红军将士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念;五是“胜利会师开新局”,主要展示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六是“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史料文物丰富。这次展览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260米,共展出各种图片275幅,文物252件,艺术品45件,新创作油画雕塑等5件。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红军战士过草地吃剩的半截皮带、泸定桥的铁索等一批珍贵文物集中展出。
艺术感染力强。展览综合运用主题雕塑、大型景观、油画插画和音视频、组合照等形式,以及大量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精心遴选“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30个经典长征故事,生动展现了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
主题景观如临其境。展览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处大型主题景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比如,“过雪山草地”主题景观,不仅实景设置了雪山、水草地,还运用声、光等手段营造了寒风呼啸、雪花漫天的天气效果。此外,每个主题景观标牌上还印制了对应的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翔实的图文介绍。
新华时评
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革命理想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给世人留下了恢弘厚重的精神财富。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更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红色基因。
伟大的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80年前,两万五千里征途漫漫,红军将士用“量天尺”绘就的红飘带薪火相传,光彩依旧,始终是引领中华民族阔步向前的精神航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回顾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治党、治国、治军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今天,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补足精神钙质;就是要时刻不忘初心,在开放、交融的世界永葆红色基因。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缅怀长征历史,践行长征精神,凝聚起民族自强奋进的不竭动力,不畏艰辛、砥砺前行,是对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的最好纪念。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自立自强,所凭借的无不是不屈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灿烂篇章。放眼世界,面对严峻的挑战、复杂的局面,我们更当高擎长征精神火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中国力量,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