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油菜花黄了,湘江河畔放风筝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清明长沙不再荡秋千
“诗圣”杜甫仍穿行贾谊故居
长沙湘江边写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之前的那个清明节,“诗圣”杜甫当时呆在长沙西湖桥,他看到湘江渡口那一派“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如同后世《清明上河图》般的繁华热闹。此刻的他却倍感孤独,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被命运“开了一大脚”,把他从北方的长安城踢到千万里外、长江之南的长沙城,此刻的他也如同清明荡上高空迟迟不能落下的秋千,清明时节,正当祭扫祖宗庐墓的日子,可自己的家乡却在万里关山之外。
这是公元770年唐代的清明节,杜甫此刻居住在长沙城边,他请人用竹椅把他抬进城,去看太平街旁的贾谊井、浏阳门旁的定王台(原诗:“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此时的杜甫年近六旬,“右臂偏枯半耳聋”,那年清明时节长沙城内外到处都是无忧无虑游嬉的人们,这不能不让“此身漂泊”,从北方漂泊到南方,从西蜀漂泊到湘江,寂寂系舟西湖桥下的他感慨不已。
当然,在杜甫住在西湖桥下1246年之后的又一个清明到来的今天,清明时节荡秋千、蹴踘的节俗,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在湘江还在,麓山还在,清明还在,杜甫的诗还在,并且他来到长沙曾住过的江阁,在倾圮千年之后,早就重新建了起来。每到清明时节,沉浸在历史情绪中多情的长沙男男女女,仍喜爱来到江阁旁,望一望空阔寂寥的楚天,就像回到杜甫来过的唐代清明长沙,然后酹酒滔滔,心潮逐浪而高。
不知是历史巧合,还是刻意为之?既游贾谊故居,又登定王台,似已成后来的青年男女,在清明时节,游赏长沙的一条经典线路。不止少女时代生活在长沙的秋瑾女士写下过这样的清明句子“西邻也为踏青来,携手花间笑语才: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民国时期就读长郡中学的浏阳人罗章龙在记录他与“二十八画生”交往的回忆录中也记下了类似文字。
时危国难的清明
长沙人祭扫黄兴蔡锷等英烈墓
每到清明时节,长沙人都会不由自主在雨纷纷时节出发,去祭扫祖宗先人庐墓。
清明时节,长沙人扫墓,讲究对祖先坟地打扫,铲除周围杂草荆棘,修通水沟,坟上添堆新土,燃香点烛以祭祀,与已逝的亲人在沉默中“交谈”,最后在坟堆上插上“挂山条子”离去,以此表达“慎终追远,怀念先人”的深情。
其实有“心忧天下”之称的长沙人,从来都不会仅仅只顾自己个人的一家一室。当河山变色家国含恨之时,他们挺身而出,为保卫祖宗庐墓邦国文化而与外寇血战。为唤起更多志同道合者形成浩大力量,此时的他们,每到清明前后,会集体去祭扫民族先烈之墓。上世纪30年代,当日寇继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步步紧逼之时,长沙人已开始主动祭扫长沙境内先贤英烈之墓。1935年,湖南是最先积极响应将清明节改为“民族扫墓节”的省份之一。在抗战爆发后烽火四起之时,长沙城虽在1938年的文夕大火中烧毁,但“再从焦土建长沙”的人们,在每年清明节前的黄花节,必定前往岳麓山祭扫黄兴、蔡锷等先烈。1941年清明时节,当赣北大捷消息传到长沙,长沙人民集会举手表决“在时危国难,祖国紧急时刻”,中国急需像黄兴那样屡败屡战不惧艰难的乡邦大英雄。因此特决定将长沙最繁华商业街南正路自此改称黄兴路。自此黄兴路也成为长沙的一条英雄路而存在,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之时,坚守长沙城内的士兵,即在黄兴路筑起地堡,司门口、八角亭等处墙角“时见弹痕”。此时,祭扫长沙英烈之墓更成长沙人过清明的新习俗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每到清明,长沙一些学校、机关和团体,均会前往湖南烈士公园等处为革命烈士扫墓或参观英烈故居和纪念地,先贤英烈已成清明时节新图腾。
飞机比风筝更养眼
爬山比踏青更热闹
风和日丽,杨柳垂丝的清明时节,正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节。除儿童自发放风筝外,1934年、1935年、1937年清明前后,长沙市民众教育馆都曾组织和举行长沙市儿童和成人风筝比赛。那时,长沙清明时节蔚蓝的天空中,就飘飞过一只又一只硕大的龙形风筝、蜈蚣风筝,此时,飞机风筝也作为一种新时尚,在长沙郊野天空中漫天飞舞。
不过,放飞机风筝又怎么有亲眼目睹飞机在头顶低翔,发出嗡嗡嗡的怪叫声更韵味呢?
长沙城市上空最早出现飞机约在1914年前后,时为汤芗铭督湘时期,当时飞越长沙上空的那架飞机,放出巨大浓烟,如同长沙小吴门外火车东站蒸汽机头放出的蒸汽一样。因为这是首架飞在上空的飞机,长沙人谈论了几乎一个月。到1926年9月3日,时当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北伐飞机队特派两架次飞机从大托铺机场起飞,特别围绕长沙城环飞一周,抛撒宣传革命的传单而去,令长沙城内居民纷纷向天空欢呼。
到了上世纪30年代,何键主湘期间,特在长沙新河三角洲设立航空处及飞机场,此时飞机成为长沙学生们清明时节的“礼物”。
1933年清明节前一天,何键特令新河航空处组织莱茵和摩斯飞机各一架,在教育会坪上空盘旋低飞,并散发传单,表演飞行术,以庆祝四四儿童节和清明节,坐在教育会坪的数万长沙小朋友纷纷为飞行员的技术表演报以热烈掌声。
不过,次年,新河三角洲航空处的一架飞机,在清明时节为学宫街自治女校学生表演时,飞行员故意炫技,擅自超低空俯冲飞行,结果酿成飞机在新河三角洲坠毁事故,撞死2名女学生,重伤3名女学生,成为轰动长沙城的清明节飞机大事故。 此后,飞机不再在清明时节为学生作飞行表演。
从唐宋时期开始,参与户外运动的踏青活动,就成为清明时节的风景。不过,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长沙每到清明,湖南国术俱乐部等机构,总会组织比踏青更轰动的爬岳麓山比赛。
长沙民众在湖南国术俱乐部组织的爬山比赛中,选手们须从岳麓书院出发,一直爬到云麓宫,一决胜负。1936年清明节长沙市第一届爬山比赛举行,参加爬山运动的选手计有900余人,替爬山者呐喊助威的长沙市民竟达三四万人之多。抗战期间,长沙城市人口疏散,但也曾连续举行数届爬山比赛。当时人们相信,只有锻炼强健的筋骨,才能更好抵御外侮,清明时节岳麓山爬山比赛,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