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白培生 李秉钧
通讯员 颜石敦
游历史名城,赏湘昆名曲,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让湘昆名声大噪。
受此影响,郴州投资3000万元,建设“湘昆苑”,打造一个集湘昆创作、体验等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场所。
“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我们不仅要保护、传承好,更让它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1月底,郴州市委书记易鹏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在发展旅游业时,郴州重点推动文化与旅游大发展、大融合。去年制定了文化、旅游、体育三位一体发展规划,推动文化旅游加快融合发展。
景点众多,十八福地美名扬
郴州古称“林邑之城”。炎帝神农氏曾在郴州发明耒耜和种植,开创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
“我们有义帝陵、韩愈北湖叉鱼亭等文化遗址221处。”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介绍,不仅农耕文化,郴州还有苏仙等“九仙”、无量寿佛等“二佛”,福寿文化浓厚。尤以苏仙岭为各文化“集大成者”,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
苏仙岭目前正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绝碑、景星观、升仙石等著名景点。
苏仙岭的开发,凝聚了郴州很多人的心血。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规划不断完善,景区日益优美。“在这里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来自广东的黄女士说,她来苏仙岭不下10次,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郴州不仅历史悠久,红色文化也很厚重。从湘南起义到宜章暴动,再到桂东第一军规、汝城第一面军旗等,共有红色旅游资源30余处,已开发省级景点13处。2015年,借助省红色旅游文化节,郴州各红色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604.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5%、20.8%。
古色古香,民俗风情魅力足
郴州拥有星罗棋布的湘南古镇、古村、古民居等。连接湘粤的骡马古道,其北端就始于郴州苏仙区裕后街。古语云“船到郴州止”,即指停止于裕后街一带古码头。
“裕后街曾经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明末至民国时期,这里为郴城繁华之地。”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古街曾有米码头、美女梳头石、犀牛古井、明清会馆、革命旧址、湘南戏院、郴江乌篷船等遗迹与景点。
2013年,郴州投入4.5亿元重建裕后街,再现其当年风采。对古街古民居等开发,郴州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汝城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有710多座,是古文化生态的“活化石”。为打造全国祠堂文化群旅游基地,汝城近年投入1亿多元,对濒危古祠堂进行修缮。目前,全县已有200多座古祠堂得到修缮。另外,对100多座古祠堂周边进行整治改造,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永兴县板梁古村、桂阳阳山古村等大批“古”字牌旅游景点,特别是总投资达48亿元开发的郴州古城复古文化旅游项目,为郴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雕银琢玉,“矿晶之都”受热捧
近年来,郴州还借助当地“中国银都”、“中国矿晶之都”等资源,打造精湛的工艺旅游产品,让游客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永兴县依托“中国银都”品牌,引进湖南省联合国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国际一流工艺美术设计团队,专注白银“文化元素”加工。目前,公司年加工银制工艺品350多吨。公司董事长支绍云说,他们每天接待各地游客300多人,银制工艺品受青睐。为扩大生产,2015年10月,他们启动新的银制工艺品项目建设,把“中国银都”银制品推广到省内外重要旅游景点。
来郴州旅游,奇石一条街也是很多游客必去的场所。通过充分挖掘郴州“中国矿晶之都”资源,奇石一条街汇集当地各种奇石异矿,包括经过工艺雕琢的矿物晶体标本等,雅俗共赏,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
2015年矿博会期间,郴州矿物晶体工艺惊艳亮相,38万游客和市民争睹珠玉美,成交额达16亿元。
而郴州临武作为湖南唯一产玉县,玉石储量达800万吨以上。结合文化旅游发展,临武建设了占地110亩的南岭通天玉石城,并从河南、广东等地引进玉石雕刻专家,融入独具当地特色的龙文化、七夕文化等,深受游客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