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亩地年收入可达三四十万元
在雨敞坪镇政府附近和嵇家山村,可以看到连片的韭菜地,绿油油的韭菜长势极好。而在一畦畦的韭菜中,又间隔着一行行与韭菜差不多高的水泥筒。
“水泥筒里面盖的就是韭黄!”种植户王登明扬起手里一把又黄又嫩的韭黄对记者说。王登明在广东种了十多年韭黄,去年1月得知雨敞坪在打造韭黄基地,就来承包了22亩地。
“播种、育苗、移栽……前前后后花了8万元。”王登明说,种韭黄第一年投入大,因为要请不少人做事。但是韭菜种下去,能连续收割五六年,随后的管理、采摘夫妻两人就能够应付得过来。
为了让韭黄长得更茂盛粗壮,去年王登明并没有收割韭黄,只是卖了几万元钱韭菜。但是从今年3月开始,他的韭黄就开始上市了。
“韭菜比较便宜,基本能够抵消生产成本和生活开支;韭黄卖出去,差不多就是纯利润了。”王登明说,上半年行情一般,韭黄批发价3元多一斤,下半年会涨到四五元一斤。“韭黄一年可以收两茬,一茬产量有四千斤/亩,总产量六七千斤,也就是说一亩地利润2万元往上走。收成好的话,20多亩地一年收入三四十万元没问题。”
水泥筒带盖长韭黄,揭开长成韭白
青韭菜变韭黄,是一个看似奇妙,说穿了却又很简单的过程。据了解,传统韭黄的培植有盖草棚软化、土窖栽植等方法,其共同点都是隔绝光线,让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无法合成叶绿素。
在雨敞坪,种植户们采用的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水泥筒覆盖培植法。“韭菜长一茬要两三个月时间,贴着地收割后,再用水泥筒一蔸蔸盖住,短则八九天(夏天),多则半个月(冬天),韭黄就长成了。”王登明说。
记者注意到,水泥筒的顶端有个活动的盖子。王登明介绍说,如果把盖子揭开,长出来的韭菜下半截会是白色的,顶端则是绿色的,这就是“韭白”。不过,韭白市场销路、价格均不如韭黄,因此大多种植户并不培植韭白。
韭菜、韭黄、韭白一年都可以长两茬,不过“韭菜家族”中的韭花一年却只有一茬,就是在七八月份时间成长。“每亩地韭花可以卖上千元左右。”王登明说。
重振“韭黄之乡”品牌,主推田园旅游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岳麓区曾经是有名的“韭黄之乡”。岳麓区农林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种植韭黄的历史很长,“靳江韭黄”畅销国内市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销售到日本、香港等地。不过,随着靳江村一带纳入城区,韭菜种植田地多被征拆,“靳江韭黄”近年一度成了消失的风景。
有着良好现代农业发展条件的雨敞坪,决定依托“靳江韭黄”打下的基础,重塑岳麓“韭黄之乡”的辉煌。从去年韭黄基地建成启用以来,雨敞坪已成立润坪、雨泉两大农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模式,种植韭黄1100多亩,产品主要销往长沙马王堆市场和红星大市场。
“未来几年,我们计划将韭黄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以上,将韭黄打造成雨敞坪乃至岳麓区的地标产品。”雨敞坪镇党委书记李群素说,该镇将以千亩韭黄基地为引领,重点建设生姜、脆枣杨梅特色水果等基地。同时,深入挖掘镇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资源,集假日休闲游、田园风光游、农活体验游、创意生活游等于一身,主推田园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