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星级酒店约1.35万家,其中五星级酒店850余家、四星级酒店2400余家……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两年多来,在狠刹奢侈之风的背景下,国内不少高档星级酒店经营遭遇寒冬。近日,记者奔赴浙江、河北等地的高档星级酒店进行调查,有的五星级酒店甚至陷入了破产清算的境地。(详见本报今日A10版)
众所周知,在我国,豪华酒店的大量存在原本就是一个不合理的经济现象。因为,不少五星级酒店并非靠市场培育,而是靠“仕场”豢养。从本质上看,他们并非市场经济,而更像“仕场经济”。
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五星级酒店为例,这些地区的消费市场就无法满足五星级酒店的存在需求。但是,为了提升招待能力,满足面子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鼓励定向投资。他们会以“定点公务消费”作为吸引酒店投资的饵料。也正因为存在变相的盈利保障,投资人才会趋之若鹜。
所以,对政务消费过度依赖是很多豪华酒店的通病,他们的市场业绩存在泡沫。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并不在市场,而在于政府对自身作风建设的态度。一番回顾,我们即可知道,这些酒店的经营状况在2013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分水岭:数据显示,2012年星级酒店曾实现50多亿元的行业利润,但2013年全行业却吞下了超过21亿元的巨额亏损。
出现这个分水岭的原因其实显而易见。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后,2013年中央又颁布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新规,这些新规不仅终结了旧的定点饭店制度,而且规定政府部门召开二、三、四类会议,五星级酒店不得作为政府会议场所。规定还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建立会议费公示和年度报告制度。在这些制度的影响下,豪华酒店从政府方面获得的定向财源被彻底切断。所以,不少豪华酒店才以“变脸”应对,我国出现了“无星级”豪华酒店的奇葩现象。
豪华酒店遭遇寒冬,本质上是因其先天畸形使然,而非因市场萎靡。星级酒店整体存量过剩,对政务消费过度依赖,这是当前中国星级酒店走入困局的症结所在。它们的衰败代表不了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恰恰相反,从长远来看,笔者以为,一些五星级酒店破产有利于我国酒店业的正常健康发展。过去,由于不合理公务消费的存在,很多酒店跟风“追星”,形成了恶性竞争,这对整个行业造成了体制性的伤害。在重申游戏规则之后,一些五星级酒店从降星到破产,这会让投资者回归理性。
从我国作风建设和反腐态势来看,从严已是一种新常态。所以,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我国控制“三公”经费方面的制度会更加健全,“仕场经济”必然会失去生存空间。而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先有健康才能远行,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中流击水。随着旅游等大众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中低档酒店的市场前景向好,酒店业仍然有充足的成长养分。换句话说,豪华酒店过冬利于酒店业迎春。